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非具象繪畫藝術家 — 曲德益



曲德義的特色,就是結合壁壘分明的抒情抽象與幾何抽象,「有人說繪畫已死,抽象畫看起來又大同小異,但我還是思考它有什麼可能性?」

曲德義是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也是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義祖籍山東,一九五二年生於韓國井邑,一九七○年代初來台就讀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一開始從照相寫實繪畫著手,但「覺得不符合我的本性」,即南下彰化向李仲生請益。

李仲生跳脫學院教育窠臼、彰顯個人特質的因材施教方式,開啟了曲德義走向抽象繪畫的大門。他大學畢業後遠赴法國深造,取得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美術設計、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造型美術碩士。

之所以著力於抽象繪畫,曲德義自承多少和自己的身分有關,「就像異鄉人一樣,在韓國,我被認為是中國人;在台灣,說我是韓國華僑;在法國,我又變成台灣人。」他說,「抽象繪畫是國際語言,沒有指涉的對象物,比較純粹,不會有身分認同的問題。」

一九八○年代末以來,曲德義便以理性嚴謹的幾何色塊,與表達情緒的強烈筆觸或自動性書寫線條並置,藉此產生畫面張力的對比撞擊,樹立他的獨特標記。

他嘗試開發「獨門武器」當繪畫工具,如兒童玩沙的小鏟子,煎鍋貼的金屬鏟,還把沉重的棍子綁在畫筆上等。「抽象畫呈現的是藝術家與工具、畫布之間的身體感,有時拙、有時流利,留下不同情緒狀態下的痕跡。」

曲德義認為,抽象畫仍會受到環境文化的影響而有不同的氣質,如在留法時期的作品較沉,回台灣後「到處花花綠綠的,畫面相對熱鬧豐富。」





印象花園












形形色色







錯合






定位











形色與色








形與色面





並置









變奏












曲德義特別重視作品的形式本身。如:畫布、畫布纖維、木材、顏料、色塊、筆觸等均深入的分析解構,特別重視繪畫材料的物質性,並使用透明劑、打磨、潑、刮、塗、抹、流等非筆觸方式,創作出某種非手跡的「自然」面貌。


欲求在形與色之間構築出抽象藝術的思維,正是接近中國美學裡的「道」的境界。在這種「自在自若」的創作精神中,追求那個真正贖獲自由的美好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