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 Adrien Broom」The Color Project


這是一個名為The color project的作品,
來自攝影師Adrien Broom的創作,
它不只是一個充滿色彩美感的攝影作品,還是一項裝置藝術。

對我來說一張照片好不好看,常常是決定於畫面乾不乾淨,

構圖要明確決定出想表達的意圖。
有些攝影師在後製時會把色彩抽離,只剩下某種色彩,而其他的色彩通通是灰階,
諸如此類的作品其實不難見到。
但這次介紹的這一系列作品,不是利用抽色概念,
是直接安排畫面呈現出單色或兩三種單純的顏色,
給予一種介於現實與超現實的情境。









「Teamwork01」 寫實創作


  • 一、過往表現寫實的媒材有鉛筆、水彩、原子筆、版畫等等。 
  • 二、表現的手法與目的:觀察事物並細膩地描繪,可以磨練耐心與繪畫技巧。 
  • 三、對寫實的觀感:
  • 吸引人的地方是 不需要想太多,較純粹的繪畫技巧表現。 
  • 不吸引人的地方是 若是畫得不像容易感到挫折,需要很多的磨練與耐心

「 David Niles」實現兒子的幻想








攝影師 David Niles 用照片及後製技術,將這些無限想像製造出來。

這些影像來自他的兒子 Nate,今年九歲,作為父親的攝影師與他一起出外拍攝,然後進行後製,成為這系列作品。


利用後製的技術來達成超現實的畫面,
雖然有點聽起來有點像是作弊,
但對我而言,攝影就好比畫畫,
以這系列作品為例子
第一次下筆畫出來的,通常是最充滿對畫面第一次的印象。
第二次再進行修改,進行調色、曝光、瑕疵方面的修飾。
第三次則是用誇張的手法讓不可能出現的動物在照片上活動。
假設把動物移除掉,更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留白的部份就變成了觀者的想像空間。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Rob Woodcox」創造藝境






看過一件作品之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通常都是對作品的感覺,我也總覺得如此就夠了,去記得作品的構圖、特色、作者想表達涵義或自己所對其中自己的詮釋。

Rob Woodcox的後期作品都是以創造情境為主,去放大現代人們對於環境的感受,像是社會底層的家庭問題、內心世界的掙扎、情人間的曖昧情愫等等,以照片的形式詮釋,而且很不一樣的是,他的作品既是攝影,又像是繪畫或電影場景。
我較少去接觸如此這般安排好的攝影,看著這些作品,下一階段的攝影目標就非常想試試這樣玩。


「李奇茂」永不停止的著墨旅程



李奇茂的水墨畫,前些日子就有所耳聞,
今天特地南下台中偕同沈禎老師參訪大師的畫展。
有很多畫作都是印象深刻的,我特別喜好原住民系列,水墨每筆劃的線條力量充分展現了人體或大自然的動態模樣與生命的狀態。明明是靜止的畫,卻越看越發有趣,就是一個瞬間的畫面,但我們得以完全感受到當下的感覺,又或是剛剛發生或接下來能夠預測到的一些事。


除此之外,我特愛「北淡捷運」這幅畫。
上半部的完全黑,下半部的乘客之間互動有無,呈現了作者搭捷運的當下心境:人與人幾乎不相往來,畢竟,在這裡人人都是幾站之間的過客,沒必要也不需要與其他乘客往來,不自覺造成車廂的空氣凝重,就像是每個人都在低頭著只思索自己的事情一樣,所以上半部用完全的黑色來詮釋。
又可以提及與攝影的不同,整幅畫的視點看似第一人稱,其實是以第三人稱去著墨的。由此,可以見得這幅畫是用持續性的觀察來完成的,看似是畫捷運,其實都完全是在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