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錯誤



這是一部短短60秒的安全駕駛廣告

令人印象深刻

使用第三人稱描述手法

講的是兩輛車都各有錯誤

一個轉彎太急、一個直線車速過快

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情

刻意放大那短短的剎那(連車捲起的小石子都浮在空中)

讓兩人下車 進行心靈的對話

互相反省、自責、後悔

但這些都沒有用了

所以各自回到自己的車上

接受最慘的結局

是兩個家庭的破碎

片尾用幾秒的撞擊帶過

而那短短的剎那才是本廣告最重要的片段

給觀眾一種親臨現場的錯覺

接近死亡的震撼感

無限接近自己的真實感

雖然我蠻討厭這影片的聳動標題

不過真的是目前為止看過印象最深刻的交通安全廣告

海馬迴・影像展「韋宗晟 - 囚」


2014 元智大學大三姚組期末影像展


預告片:


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一個形成深層記憶的記憶體,叫做「海馬迴」。

那些證明我們活過的情節在海馬迴裡來回的覆誦,最後保存在長期記憶裡像是遺忘。但是那些遺忘的事物不是被刪除,只是被新的記憶屏蔽。

記憶如同刺青,刺過的痕跡永遠不會消除,那是活過的證明,只有在被覆蓋後才有新的姿態。

我們剖開我們的海馬迴,洗去一層層覆蓋過的刺青,挖出最原始的記憶,並重新描繪在如今的身軀上。


指導老師與參展人員
  
姚仲涵

許祐誠
韋宗晟
楊雲硯
邢伊岑
張季婷
鄒宜君
曾姿容
陳 甯
章曉夏
楊邵安
于乃婕
陳憶寧
林知瑩
施純謹



韋宗晟 - 「囚」



最可怕的

不是雙眼被蒙蔽了

最可怕的

不是身軀被囚禁了

最可怕的

不是永遠找不到妳



而是當我的信仰

居然被他人所掌控時。



我需要一隻

只望向真實的瞳孔。












Pentatonix

Pentatonix 是來自於德州阿靈頓 (Arlington, TX) 的美聲團體,
只有五位成員;剛開始其實只有三位,
分別是女生 Kirstie Maldonado 跟其他兩位男生 Mitch Grassi & Scott Hoying,
早期在當地的成名曲是 Lady Gaga 的 Telephone。
為了要參加 The Sing Off 比賽,
他們又找來了其他兩位 B-Boxer:
Avi Kaplan & Kevin Olusola (從 Youtube 上發現的奇才),
至此才成為現在的 Pentatonix。



這次想聊的作品是

「Radioactive - Lindsey Stirling and Pentatonix (Imagine Dragons Cover)」

改編的非常好聽

是Pentatonix與知名小提琴手Lindsey Stirling(Youtube上的作品數量挺多)

合作的作品

希望他們能多合作幾支啊

真是好聽。














他們往常的作品中

通常是定cut一鏡到底簡單的小mv

這支mv是他們近期作品中點閱率最高的

他不只表現了人聲樂團的優美

運用表情與肢體語言

來彌補沒有樂器表現的單調

甚至發揮到極致

鏡頭的運用更是厲害

遠中近景的特寫

正、側臉的選擇

有時是定cut 有時是move cut

讓剪接的韻律與畫面感非常豐富

後製的調色也與場景十分符合

充滿一種濃厚的戰爭色彩。






這是原曲mv





原曲更有故事性

但畫面的流暢與震撼感

卻是Pentatonix的cover更勝一籌

網路其實已經有非常多的cover mv

能把cover mv拍到如此精緻的真的少之又少。



真的蠻喜歡這支mv


「牛俊強-證明」如果我即將消失在這世界上,你要保留我生命中的什麼部分?

影片連結:http://vimeo.com/67104867




牛俊強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從事當代藝術創作,媒材多以影像為主。目前工作於台北,為實踐大學和元智大學兼任講師。

牛俊強近期作品多以生命經驗出發,並且與參與者共寫敘事歷程。在這樣創作過程中,他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不可見的交會、個人到群體的生命意識。他在其中抵抗了物質性的消解,和單一視覺性的創造。

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短片競賽、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NY Art Fair-Urban Illusions 、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電影節、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節、北京夏日數位娛樂節、澳門VAFA藝術節、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展覽。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








很喜歡牛俊強老師的作品

他具有獨特的觀點

作品常常是從日常生活中所沒有特別留意的點

或是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做出延伸







「證明」

表現的並不是讓觀者知道「如果我即將消失在這世界上,你要保留我生命中的什麼部分?」

這麼簡單而已

牛俊強顛覆了第一人稱的手法

這個問題明明是牛俊強所提出

攝影機卻是以被問者所拿著

而拍下的是牛俊強聽到的反應

這是我非常喜歡這次作品的第一個理由

也是這次真真展中特愛的作品。



他一共問了五個人


有他評圖的反應與表情、

他的出生對家族的意義、

他與弟弟的關係、

他的生命態度、

枕頭。




人遲早都要接受死亡這件事,

但只要還被人們所記住

這個人就不會消失

為什麼不會消失?

因為人們多少都會擁有關於這個人的「組成片段」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不一樣

尤其是生命中重要之人

這是我很喜歡這次作品的另外一個重要理由

我偶爾會想探討這些事情

自己在探討的過程中

心中會浮現幾個人的身影

除了想讓他們回答我的問題的同時

也想問問他們 心中的韋宗晟 對於他們 是怎麼樣的

這是一個直達心靈深處的交流

之所以用「部分」這個詞

就意味著存在於心靈深處的「部分」

不單單只是「物件」,更可能是「關係」、「情景」、「態度」等等

「Could have been worse」如果導盲的動物不是狗



導盲犬在近十幾年來開始流行,
這類的工作犬變得相當重要,
許多盲人都相當依賴牠們,
但不過在哪個國家哪個環境下,
多少會有人排斥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
為了宣導大家要接納導盲犬,
挪威的盲人保護協會和廣告公司Try/Apt合作,拍了一部蠻有趣的廣告,
告訴大家如果今天為人導盲的動物不是狗,那會是多慘的一件事情。









如果今天導盲的動物變成鴨子,

突如其來呱的一聲,

可能會把開車的計程車司機嚇個半死。

不只如此,還可能會一路吵直到開到目的地。







如果今天導盲的動物變成綿羊,

雖然毛茸茸的很討人喜歡,

但一路掉在地上的小便便可就不這麼讓人喜歡了。






如果今天導盲的動物變成驢子,

當牠耍任性的時候,

五六個壯漢還不一定能推得動牠。







如果今天導盲的動物變成馴鹿,

嗯...

客人公車你家開的啊!!

其他人要怎麼坐啊!!!






是犛牛!!

吃飯的時候犛牛必須在旁邊待命

即使牠很大隻!



這支廣告利用了強烈對比來告訴大家
如果導盲的今天不是狗
而是以上這些動物的話
那其實是很抓狂的一件事吧

回頭來看
導盲犬的存在之所以為犬的理由就非常明顯了
體積不僅較小隻,也可以被訓練,
同時也是較被人類普遍喜愛的物種

所以就別在抱怨導盲犬很煩了
牠們不僅重要
也是很可愛的。

「Trine」玩後感



















 「Trine」為奇幻動作冒險風格遊戲,
玩家在遊戲中可體驗魔法師、騎士、俠盜3種職業,
共同作戰打​​擊亡靈族。
每個職業都有不同重點技能,
玩家在遊戲中可以展現靈活的動作,
解決難題,以便克服關卡來拯救王國。

遊戲中的玩家可以創造並使用物理性質的物件,
用來解決謎題或攻擊敵人。






魔法師可以遠距離移動物品與召喚物件來解決謎題。

俠盜擁有敏捷的鉤索移動與高速狙擊。

騎士總是讓所到之處帶來巨大傷害、物理性摧毀、以及抵禦敵人攻擊。




其實第一次玩的時候就已經快把遊戲破完了
老實說真的蠻好玩的
很喜歡他的音樂與畫面
玩起來很舒服
沒有壓力
跟現在大多數的遊戲都在血腥的打打殺殺不同
雖然都是釋放壓力
但是這種類型的遊戲是令人放鬆的紓壓






我分析了一下這款遊戲
關於他的吸引力:

療癒的背景音樂。

史詩般的繪圖。

令人沈迷的光影運用。

簡單的動作,自由的過關創意。

法師、俠盜、騎士,歷來闖關遊戲最受歡迎的角色要素。

近年來,市面上ACT均朝向3D+血腥為主流,
而本款具有治癒性繪圖、音樂與解謎要素,實屬難得之作。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就實用性來說,
魔法師的創造物品能力實在太過強大,
甚至可以說是幾乎都是魔法師在解。
就解謎上,火箭就只有點火把還很少用,
直接和一般弓箭融合就好。騎士的劍與錘,差異更小。

人物動作太死板。

怪物種類太少。

解謎要素不夠活用主角特性。




現在也有第二代出來了,找時間去玩玩囉!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Mariah Carey/"Last Christmas" (Mashup By Amber + Yoanna)


最近進入了MIMICKER STUDIO工作
是一間影音工作室
我負責的部份是拍攝、後製等
第一支公開的MV是這首聖誕歌
由小葛老師將兩支聖誕歌曲MASH UP
分別是 Mariah Carey 的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和Wham! 的 Last Christmas
曲風改編得非常有不同的味道

就MV的佈景來說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先講燈光 其實一開始沒有這麼白這麼亮
現在蠻後悔的 當初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
就讓其他人一句話決定畫面這麼閃亮了(你或許也會覺得很刺眼...我不怪你)
這間工作室能拍的景其實真的不多
這裡原本是幾扇落地窗
我就想到可以拿幾塊西音板來當黑色的佈景
加上聖誕燈就會有聖誕節的味道了
歌手清一色的打扮成白色派對也非常對聖誕節的氣氛

就拿出道作來說 個人覺得還蠻滿意了
當然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部份
反正我就繼續拍吧!繼續想下一支該如何拍好來!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Sherlock」新世紀福爾摩斯



《新世紀福爾摩斯》(英語:Sherlock)是一部英國電視連續劇,

是亞瑟·柯南·道爾爵士的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偵探小說的現代化改編。



本劇由史蒂芬·莫法特和馬克·加蒂斯共同製作,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夏洛克·福爾摩斯,

馬丁·費里曼飾演約翰·華生。














劇中幾個有趣的畫面:






千呼萬換終於等到了Sherlcok第三季

昨天剛看完第三季第一集

覺得這次的口味實在太淡了

一直重複夏洛克如何復活的手法

如果只讓手法出現一次,甚至給觀眾跟華生一樣的無知感受的話

那便會更讓夏洛克的魅力加分

這集雖然讓夏洛克久違的出場驚喜不斷

但由於主軸一直纏繞著復活一事

實在是太浪費唇舌與篇幅了






一直以來很喜歡推理劇

先不論走到哪就有人死的柯南系列了

那真是枯燥乏味 一開始或許有新意

也許是胃口被養壞了 但有時殺人手法真是離譜到蠻誇張的

綜觀來看真的好的推理劇其實沒有幾部

要能流暢的呈現推理手法、作案的佈景也要夠弔詭以便帶著觀眾進入犯罪的世界

進入這個黑暗空間

由偵探事觸尋找線索

劇中的每一幕都是有意義的

常常一個細微的線索就藏在短短幾秒的過場畫面

新世紀福爾摩斯改編自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

每一集的標題都取自於原作的某一篇章

Benedict Cumberbatch把福爾摩斯飾演的很有風格

個人是滿喜歡的 尤其是他推理時驕傲的神情

常令人跟不上的快嘴

蒐集情報時也是眼明手快

他確實很紮實地表現出他的聰明才智

甚至想要超過兇手、警察 更應該說是所有人

讓Martin Freeman飾演華生也非常的對味

令人不禁想讚嘆導演選角的巧妙與恰到好處

他們兩個的互動也常常逗得令人發笑

真的很有趣

有時感覺看這部電視劇是為了看他們兩個的互動吧

這麼說起來其實第三季第一集也就沒有上面講得這麼糟了

在這集裡他們兩個久違的互動

著實令觀眾大呼過癮

「Sol Lewitt」觀念藝術



索爾·勒維特(1928年9月9日-2007年4月8日),
美國藝術家,藝術研究包括概念藝術和極簡主義。
60年代末,研究包括素描,版畫等的多種媒介的繪畫。
他自1965年在博物館和畫廊世界各地舉辦數百個展。
他多產立體圖型,從牆畫(超過1200件,包含已經被人工毀壞的)到金字塔的幾何形式的結構。這些作品的範圍包含了不同規模大小的裝置和巨大的​​戶外作品。
他的開放式「模塊化」結構的頻繁使用來源於立方的形式,影響了他首次成為藝術家的想法。




(1)Sol Lewitt的作品提出來的觀念有哪些?(他的意念在哪?為什麼要使用那些色塊或線條?)




































他舉出觀念藝術與科技藝術之間的複雜與矛盾:「在觀念藝術中最重要的是有關作品本身觀念的想法…觀念變成一種製造藝術的機器…當代藝術面臨的最大的災難就是要不斷面對新的材料…其危機在,過於強調材料的物理性質以致於取代了作品的想法。」

「許多成功的觀念都是最直接簡單的,因為那看起來就像是必然如此。」(Most ideas that are successful are ludicrously simple. Successful ideas generally have the appearance of simplicity because they seem inevitable.)

勒維特是美國60年代的概念與極簡主義藝術先驅,他主張創作應排除所有複雜元素,回到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因此他在創作上僅使用簡單的線條、幾何圖形與色彩,在平面的畫布與牆面上組合出多變的造形與奇幻的空間層次感,看著其畫作中既瘋狂又理性的線條,就像是進行一場視覺的測試,不斷重複的色塊與線條,像有魔力般能將觀者拉進其異境中,絢爛且迷幻,但有時卻又讓人感到眼花繚亂,只好趕緊閉上眼睛免受迷惑。





(2)介紹Sol Lewiit的作品。



《Wall Drawing #879》




1968年以來,Sol LeWitt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牆畫。從最初單調的垂線、直線構成畫面,到出現連綿不絕、設計精妙、形狀規整的圓、三角形等幾何元素。

總體而言,黑、白二色是Lewitt牆畫概念的核心,即使是在那些色彩最為絢爛的作品中也一樣。黑色和白色真正構築了藝術家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主要使用鉛筆,後期偏愛石墨。」根據所使用的材料和繪畫技藝的不同,黑白表現出強烈的對比,而各種灰度的微妙變化加強了光影的效果,會讓作品更富生機。

《Wall Drawing #879》,又名《LoopyDoopy》,象徵藝術家實踐的劇烈轉向。它有別於初期系統化和模式化的典型風格,是LeWitt作品中的一個異類。






(3)相較於極簡藝術,Sol Lewitt認為他的作品比較偏向觀念藝術的條件是什麼?



Sol Lewitt認為繪畫、創作是沒有內容的,繪畫即是繪畫,畫布即是畫布,它不需具有任何的意義,觀賞者感受到的是最直接的視覺反應。他曾說:「觀念是創造藝術作品的機器。」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經由構思後,再經由一連串的說明,由他人代勞而成的。

關於製造,可以自已動手作或委託完成,觀念藝術家勞倫斯 懷恩納(Laurence Weine)於1968年在美國新藝術雜誌上也明確的指出三種(觀念藝術)呈現的方法:一、 藝術家直接實現其作品。二、作品可由他人來實現。三、作品並不一定要實現。

Sol LeWitt很多的作品能被任何人製作,因為只被一堆的文字描述所記載。

當意識到這種個人化視野的獨特性後,他放手將製作的手法交給他人,Sol Lewitt想像的是,做為與牆面的一種嶄新的 「對話 」,每個不同的詮釋者對此的體驗都是不一樣的:「 製圖者開始感覺無聊,隨後,通過這種無意義的活動,開始發現了一種平靜或者痛苦。」在 Mass MoCA, 那些即將因為實現這些畫作而獲得這種體驗的人們(這種體驗因藝術家過世後,而具有了嶄新的重要性),是二十四名與勒維特工作的助手,是來自耶魯,威廉姆斯,馬薩諸塞自由藝術學院以及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校友們。勒維特革命性的創作所衍生出來的潛能和力量將直接被完成這些牆畫的人們以及來此觀看的人們所領略體驗到。

他認為創作的理念、想法才是最重要的,當一個藝術家使用觀念的藝術形式時,就意味著所有計劃和決定都已事先作出,而後續的執行到完成就成為了例行公事。雖然他的作品在視覺表現上比較接近於極簡主義,但使用現成物、某種發明、裝置等的觀念藝術才更接近他所想要的最直覺性地傳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