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Jackson Pollock」藝術與激情







Jackson Pollock的非具象繪畫手法是什麼?


美國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年)
是抽象表現主義中的「行動畫派」(Action Paining)裡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受超現實主義和德國現代畫家漢斯.霍夫曼的影響,
主張繪畫的行動要比繪畫的主題或觀念更為重要。
波洛克將沙子、玻璃碎片或其他物品摻雜在顏料裡,成為稠厚的流體,
再以畫筆或一根棒子將它們滴、灑、噴、甩在畫布上,完全摒棄造型和描寫的形式。
波洛克的噴、灑、滴、甩技巧和大膽的素材運用;
但他不贊同過度放肆地重複滴、甩等技法,或摒棄太多造型,
或捨棄其他多樣的呈現媒介或形式,造型就是他的信仰。

波洛克“動態繪畫”的創作過程很奇特,他先把畫布釘在地板上,
然後用棍棒澆上油漆,隨著畫家自己的走動,任其在畫布上滴流,
他說他的創作是潛意識的衝動。
"當我畫畫時,我不知道在畫什麼?只在完全以後,我才看到我畫了什麼。"
 他先把畫布鋪在地上,以直覺或偶然因素來表現畫家的下意識,
形成灑滴彩色的作畫方法,大約是在1947年。
他的技術結合了他身體的運動,指他有控制,塗料的粘性流動,
重力,油漆吸收到畫布。它是可控的和不可控因素的混合物。
扔,滴,淋,和飛濺,他會使勁移動畫布四周,
彷彿在跳舞,也不會停止,直到他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

評論家哈羅爾·羅森堡(Harold Rosenberg)曾說:
"動態繪畫"與畫家圍著畫布作畫的動作有關係,
它引起了對繪畫過程的注意,
把作畫過程中留下的潛意識行庶效果作為藝術的創造,
一部分理論家們斷定這是抽象表現主義的一大貢獻。
可是另一位有實踐經驗的畫家說:
“當人們面對畫布作各種滴彩動作時,決不是單純的偶然性動作,
他仍要受到經驗和思考力的制約。”
我們從波洛克這些作品的色彩規律性上發現,
他的滴灑動作並非完全是非自
主的潛意識行為,相反地存在著"構思"的選擇機能。
觀賞他從1947至1951年間所作的抽象畫,
我們會發覺畫家所"構成"的是一種總體均衡的美,
有流動的和諧和自然激情的藝術魅力。



選出Jackson Pollock的一件作品做分析。




Lavender Mist
創作於1950年(滴水期),在水滴和飛濺的混亂組合創建創建圖層
就是以單純的潑墨噴灑模式所製作的,
作品上的潑墨軌跡的多到幾乎無法複製的程度,
很明顯得它所具備的就是以純粹的單一模式所創造出來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
沒有具備功能性或是批判反思等的藝術目的。



波洛將畫所產生的氣氛表達到巔峰,技術上在濕油彩溶進其他顏材裡,
畫面佈滿了小小的黑點,散撒在淺暗粉紅上,產生出另一種不可思議的色調,
在隨意的動作中卻被下意識的潛力所操縱,他在畫前的構思是一絲不苟
,刻意的安排,製作時卻是隨意,自由地奔放,讓潛意識掌管,
他曾說:“我在繪畫時也不知道在什麼程度才算完全,
只當我停止動作時,就是這幅畫完全的時刻”。
波洛畫的精髓是畫的製作過程,是一段經歷,而不是畫的成品。
你可以和這過程起共鳴,感受其經歷,他的畫是一段旅程,而不是旅程的終點。
故此絕不能假造這經歷,最多只有模仿而已。
《淡紫靄》原名《壹.一九五零》
畫的色並沒有紫,而是由藍、白、黃、灰、赭色、粉紅和黑色,
畫右上角的手印,除為署名蓋章的作用外
,最重要的是表達畫的平面性, 是二度空間的概念。

在顏料中加入砂石碎,碎玻璃和鋁碎等材料,
他的滴彩是從美國印地安人的沙畫Sand Painting得到啟迪。
他的手法和藝術媒材使用,拓展蔪新的方向。
用豐沛的活力,抽象的符號,錯綜複雜的構圖,強勁的線條自由奔放的潑滴,
波洛溢出了激情、豁達與豪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